中國代工廠遭遇寒流 蘇州萬人大企業停產待倒閉
2015-01-10 10:06 華夏時報 5729
一位閎暉科技前員工告訴記者,閎暉科技與當地政府簽有協議,必須要到兩年之后才能搬離,否則要賠償政府1.5億元違約金,所以公司決定停產,等兩年后合同到期再正式倒閉。宣布破產的時間點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,像這么大規模的工廠,為何會走到這般境地?
閎暉科技是臺灣上市公司閎暉實業下屬企業,主要生產手機和汽車零件,包括各種手機按鍵、鎂合金手機外殼、汽車音響及其它塑膠零件等。數據顯示,去年前三季度公司計提減損損失9.72億元新臺幣,稅后凈虧損達到12.65億元新臺幣。
記者還了解到,除了經營不善外,去年8月2日發生的昆山某金屬制品車間爆炸事件也牽連到了閎暉科技,一周之后還被政府勒令停產整改。
而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聯建科技去年12月5日宣布公司倒閉后,3000多名工人突然失業,由于對補償方案不滿,當天有約2000多人聚集在工廠門口抗議并上訪。
聯建科技是臺灣勝華科技旗下子公司,曾是蘋果公司手機屏幕供應商,后來與小米也有過幾年合作。對于破產原因,蘇州工業園區稱,勝華科技先期宣告破產,債權銀行申請對勝華科技及其子公司所有賬戶采取凍結保全措施,導致聯建科技資金鏈斷裂。
據了解,聯建科技輝煌時有員工兩萬多人,2014年業務則每況愈下,至倒閉前還有3000多名員工。在上訪事件后,經過當地政府協調,公司方面提高了補償標準,這一風波方得平息。
產業寒冬
多年來,國內無數的國外品牌代工廠支撐起中國“工廠”的盛譽,然而隨著國內生產成本的提高,加上經濟不景氣,國內代加工產業面臨巨大壓力,以東莞地區為例,僅去年10月份統計數據顯示,東莞大型工廠破產的就有臺灣興鴻鞋廠等十多家代工企業。業內人士估計,春節前東莞至少還有上百家大型工廠倒閉或停產。
梁振鵬分析上述工廠倒閉的原因稱:“是下游客戶倒閉或虧損而拖欠巨額貨款,將代工企業資金鏈拖垮;第二是代工企業大股東經濟陷入危機,不得不從旗下企業抽血或撤資;第三是代工企業技術落伍,跟不上下游客戶的技術更新換代而被淘汰,如閎暉科技就是因為技術落后,生產環境差被諾基亞拋棄。”
上述閎暉科技前員工告訴記者,閎暉科技主要為諾基亞生產手機按鍵,“現在誰還用按鍵手機啊?都是觸摸屏了,工廠技術太落后了,連諾基亞都經營不下去”。
而聯建科技也曾是蘋果和小米公司的重要零部件供應商,該廠一位員工告訴記者,因其技術落后,良品率太低,成本太高,已被蘋果和小米剔除出供應商之列。
“雖然勝華科技公司根據iPhone銷量增長的前景,擴大了其生產設施,但這些設備主要用于iPhone 4s以前的款式,蘋果公司從去年推出了屏幕要求更薄的iPhone 5和iPhone 6,聯建科技的產品無法適應,終退出蘋果供應商。”聯建科技一位前中層管理人員王先生稱。
梁振鵬稱,國內代工廠的倒閉關門已經越來越頻繁,主要原因就是國內生產成本優勢已經逐漸喪失,對下游客戶的溢價能力越來越低,而許多企業對單一客戶的依賴性太高,以至于客戶訂單一結束,企業立馬倒閉。
工廠倒閉直接后果就是大批工人失業。蘇州園區管委會一位官員稱:“突然倒閉后,大批的工人一下子推向社會,短期內難以全部解決就業問題,只能逐步分流疏導。”
“現在代工企業一定要未雨綢繆,不能因為現在還有些訂單就高枕無憂。”梁振鵬建議,“要么遷廠到要素成本更低的區域,如中西部或者東南亞;要么趁還有錢加緊獨立品牌建設,像中國臺灣的華碩和宏碁。”
工廠倒閉直接后果就是大批工人失業,
那他們如果不能自謀職業,或者不能再企業找到工作,他們該怎么辦,什么是他們的救命稻草?
有的人要趕農民進城,搞城鎮化,搞土地私有化,搞土地自由買賣,那結果會是什么呢?
社保那么高。人工成本那么高。沒有核心競爭力。不垮才怪
2015-01-10 10:06 華夏時報 5729
一位閎暉科技前員工告訴記者,閎暉科技與當地政府簽有協議,必須要到兩年之后才能搬離,否則要賠償政府1.5億元違約金,所以公司決定停產,等兩年后合同到期再正式倒閉。宣布破產的時間點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,像這么大規模的工廠,為何會走到這般境地?
閎暉科技是臺灣上市公司閎暉實業下屬企業,主要生產手機和汽車零件,包括各種手機按鍵、鎂合金手機外殼、汽車音響及其它塑膠零件等。數據顯示,去年前三季度公司計提減損損失9.72億元新臺幣,稅后凈虧損達到12.65億元新臺幣。
記者還了解到,除了經營不善外,去年8月2日發生的昆山某金屬制品車間爆炸事件也牽連到了閎暉科技,一周之后還被政府勒令停產整改。
而位于蘇州工業園區的聯建科技去年12月5日宣布公司倒閉后,3000多名工人突然失業,由于對補償方案不滿,當天有約2000多人聚集在工廠門口抗議并上訪。
聯建科技是臺灣勝華科技旗下子公司,曾是蘋果公司手機屏幕供應商,后來與小米也有過幾年合作。對于破產原因,蘇州工業園區稱,勝華科技先期宣告破產,債權銀行申請對勝華科技及其子公司所有賬戶采取凍結保全措施,導致聯建科技資金鏈斷裂。
據了解,聯建科技輝煌時有員工兩萬多人,2014年業務則每況愈下,至倒閉前還有3000多名員工。在上訪事件后,經過當地政府協調,公司方面提高了補償標準,這一風波方得平息。
產業寒冬
多年來,國內無數的國外品牌代工廠支撐起中國“工廠”的盛譽,然而隨著國內生產成本的提高,加上經濟不景氣,國內代加工產業面臨巨大壓力,以東莞地區為例,僅去年10月份統計數據顯示,東莞大型工廠破產的就有臺灣興鴻鞋廠等十多家代工企業。業內人士估計,春節前東莞至少還有上百家大型工廠倒閉或停產。
梁振鵬分析上述工廠倒閉的原因稱:“是下游客戶倒閉或虧損而拖欠巨額貨款,將代工企業資金鏈拖垮;第二是代工企業大股東經濟陷入危機,不得不從旗下企業抽血或撤資;第三是代工企業技術落伍,跟不上下游客戶的技術更新換代而被淘汰,如閎暉科技就是因為技術落后,生產環境差被諾基亞拋棄。”
上述閎暉科技前員工告訴記者,閎暉科技主要為諾基亞生產手機按鍵,“現在誰還用按鍵手機啊?都是觸摸屏了,工廠技術太落后了,連諾基亞都經營不下去”。
而聯建科技也曾是蘋果和小米公司的重要零部件供應商,該廠一位員工告訴記者,因其技術落后,良品率太低,成本太高,已被蘋果和小米剔除出供應商之列。
“雖然勝華科技公司根據iPhone銷量增長的前景,擴大了其生產設施,但這些設備主要用于iPhone 4s以前的款式,蘋果公司從去年推出了屏幕要求更薄的iPhone 5和iPhone 6,聯建科技的產品無法適應,終退出蘋果供應商。”聯建科技一位前中層管理人員王先生稱。
梁振鵬稱,國內代工廠的倒閉關門已經越來越頻繁,主要原因就是國內生產成本優勢已經逐漸喪失,對下游客戶的溢價能力越來越低,而許多企業對單一客戶的依賴性太高,以至于客戶訂單一結束,企業立馬倒閉。
工廠倒閉直接后果就是大批工人失業。蘇州園區管委會一位官員稱:“突然倒閉后,大批的工人一下子推向社會,短期內難以全部解決就業問題,只能逐步分流疏導。”
“現在代工企業一定要未雨綢繆,不能因為現在還有些訂單就高枕無憂。”梁振鵬建議,“要么遷廠到要素成本更低的區域,如中西部或者東南亞;要么趁還有錢加緊獨立品牌建設,像中國臺灣的華碩和宏碁。”
工廠倒閉直接后果就是大批工人失業,
那他們如果不能自謀職業,或者不能再企業找到工作,他們該怎么辦,什么是他們的救命稻草?
有的人要趕農民進城,搞城鎮化,搞土地私有化,搞土地自由買賣,那結果會是什么呢?
社保那么高。人工成本那么高。沒有核心競爭力。不垮才怪